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行情 >

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娟: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

来源:    时间:2023-03-09 15:57:04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王丽娟: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长期关注这一领域,并在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

【现状】

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存在诸多不足

王丽娟说,二十大报告为我们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工作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短板。

◆小、初、高、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主要还是在大学及以上层面,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培养链条存在断裂现象,即缺乏人才的贯通式培养和家校社的联动。目前大学阶段实施的“英才计划”“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等主要是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在基础教育全学段上整体上升机制和培养体系需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

目前,中招和高招评价录取尽管参考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但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拔尖创新人才上升路径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新人才发现、培养的意识和氛围尚未形成,制约了创新人才的早期发掘和成长。

◆人才培养所需师资和经验需进一步积累

目前,广大中小学缺乏对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念和经验,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师资。同时各地各学校在日常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过程中也缺少专业性的提升,导致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创新“潜质人才”时,未能给予很好的保护、指导和帮助。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最为广泛、激情最为充沛、思维最为活跃、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期,是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王丽娟表示。

【建议】

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建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小、初、高、大一体化衔接培养路径显得十分重要,意义重大。”王丽娟说。

在她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有利于学生天赋的充分挖掘和兴趣特长的发挥,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加尊重和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深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有利于形成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解决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为此,王丽娟带来了《关于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小、初、高、大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的建议》,并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给出路径和举措。

◆加大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

她建议,应尽快推动国家层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立法进程,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机制、保护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

要强化使命驱动,服务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小、初、高、大一体化规划,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从组织管理、课程开发、培养团队建设、分学段分期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打造“优质教育供应链”,锻造“特殊人才成长链”,形成拔尖学生培养小、初、高、大一体化衔接的良好局面。

◆构建高校选拔下沉体系,畅通培养路径

各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招生录取形式,完善培养体系,将优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录取进一步下沉,确保各阶段发现的早期人才都有机会、有途径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和培养。

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大力开展高校与中小学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行动,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段课程衔接,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完善基础教育保障机制,打造成长平台

应加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双导师制,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师资保障。要转变学校育人理念,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保护和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

中小学校要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激发和保护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潜力的发现提供机会,为某一学科有特别兴趣和突出才能的学生提供成长路径,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